咨询热线:17736920826

公路设计

山区公路线形设计及注意事项

本站     2019/3/22 10:47:2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当中的经济活动也在不断增多,这就给我国的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监督与促进作用。为了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为题,对我国山区公路路线设计中的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山区公路;线形设计;注意事项;生态安全 

一、山区公路线形设计应注意线形组合 

  1、平、纵组合设计应注意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合,平、纵线形组合设计宜互相对应且平包竖,最理想的线形是平、竖曲线的顶点相重合。其次,变坡点尽量不要放到缓和曲线段,而要放在圆曲线上。若平、纵无法合理较好的组合,可把平、竖曲线拉开相当距离,使平曲线位于直线坡段上或竖曲线位于直线上。 
  2、平、纵结合应注意保持均衡性,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线形大小失衡,会造成驾驶员产生不愉快的感觉,根据经验,平曲线平径大于1000m 的情况下,竖曲线的半径为圆曲线半径的10-20 倍,即可获得线形的均衡性。 
  3、平、纵结合应避免纵断面线形反复凸凹尽量作到一个平曲线对应一个竖曲线。在一个平曲线内,纵断面线形反复凸凹时,往往看得见脚下和前方,而看不见中间凹陷的线形。 
  4、注意纵、横断面结合的合成坡度过大,车辆行驶容易出事故,特别是在冬季结冰期更危险。反之,如果组合坡度过小,排水不利,则车辆行驶时有溅水干扰,妨碍汽车的高速行驶。在进行纵、横断面组合时,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最好小于8%。 

二、山区公路线形设计的注意事项

  1、山区公路沿河(溪)线布设时,应综合考虑河流两岸地形地质并结合工程造价确定沿河(溪)线的位置,同时应根据河流的洪水位确定线位的高低,当采用低线位时应保证路基不受河流的冲刷和侵蚀。
  2、山区公路设计时,要根据路线情况合理确定路线指标,但当路线布设受地形条件较严格时,可以在某区段内适当降低线形标准,但应确保线形的协调,使车辆能够舒适地从一个线形标准过渡到另一个线形,保证车辆行驶时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 
  3、山区公路凸曲线设计时,应结合地形地质,在不过多增加工程量的前提下,选用较大的凸曲线半径,保证驾驶员有良好的视距。 
  4、在河谷地带应注意保持公路与山体及河流的距离。河谷附近公路路线设计应注意保持公路路线与山体及河流的距离。由于山区山体结构复杂,再加上长期的风化,使得整个山体结构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在风化过程中形成的土石混杂在雨季容易形成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于公路的安全运行是一个比较大的威胁。此外,山区河流的发源形式不同,其河流的水流量也变化较大,雨季与旱季的差别较大,公路线路在此类地区的雨季容易被淹没,而在旱季由于其水量较小,又容易产生干裂现象,导致公路的不安全因素增加。 

三、山区公路路线线形设计 

 1、公路路线线形设计中交点间距的确定 
  山区公路路线线形设计应避免大改大调、高填深挖,在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限制或建设资金制约时,可不将直线的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曲线间的直线长度、回旋线参数比例、平纵线形组合等作为控制设计的依据,设计时不拘泥于规范中“同向圆曲线间直线长度不小于6 倍设计车速,反向圆曲线间直线长度不小于2倍设计车速”的规定,也可以根据地形情况,将同向曲线调整为卵曲线,取消反向曲线中的直线,改为“S”形曲线,同时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使技术指标不至于过低。 
  ①相邻两转角若为同向时,当设置两圆曲线后,所夹直线段长度不足规范规定的回旋线(四级公路为超高、加宽过渡段)最小长度时,根据实际地形,可适当调整路线的平面位置,缩短两交点间距将其设置成同向同径的单曲线(即按双交点切基线法设置曲线)或将其设置成凸形曲线;当交点间距等于两圆曲线切线长之和时,两曲线半径既不可调为同径又不满足规范7:4:2 之条件时,就设置成卵形曲线;如果满足7:4:2 的规定时,设置成复曲线;当设置两圆曲线后所夹直线段长度不大于规范规定的回旋线最小长度3 倍且不小于1倍时,可以调整路线的平面位置,缩短交点间距,将其设置成C 形曲线;当直线段距离大于3 倍以上时,就可按照7:2:2 的规定来办理。上述几种情况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凸形曲线、复曲线和C形曲线只有在路线严格受地形限制时才可以使用。,同时还可结合调整缓和曲线长度,作成对称或不对称的形式来使所设置的曲线充分适应地形,满足规范规定的技术标准,更好地同地形、景观、环境等相协调,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发挥投资效益。 
  ②相邻两转角若为反向时,当设置的两圆曲线的切线长度之和等于两交点距离且均无超高和加宽时,可直接相连。无超高有加宽时,可利用缩小曲线半径,调整路线平面位置,设置成中间含有长度不小于10m 的加宽过渡段的形式。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