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

行业新闻

在市政公用工程监理中,监理公司如何处理常见的质量问题?

本站     2025/5/13 9:08:01    

在市政公用工程监理中,处理常见质量问题需要系统化的应对策略,既要快速解决眼前问题,又要从源头预防同类问题复发。以下是中铁城际总结的针对典型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及实践建议:

一、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对策

1. 路基沉陷

现象:路基局部凹陷、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开裂或塌陷。

处理步骤:

开挖返工:清除不合格填料,换填合格材料(如级配碎石);

加固处理:采用注浆、强夯或铺设土工格栅增强承载力;

补设排水设施:完善盲沟、排水管等设施。

地质勘查不充分(如软弱土层未处理);

填筑材料不合格(如含水量过高、压实度不足);

排水系统缺失(如地下水位过高)。

立即停工:划定沉陷区域,禁止车辆通行,防止事故扩大。

原因分析:

整改措施:

验收标准:沉降量≤3mm/天,压实度≥95%(重型击实标准)。

2. 管道渗漏

现象:管道接口或管体漏水,导致水土流失或路面塌陷。

处理步骤:

更换破损管材,重新采用热熔或橡胶圈接口;

注浆填充管道周围空隙,加固地基;

修复后进行闭水试验(观察24小时无渗漏)。

管材质量缺陷(如裂缝、砂眼);

接口密封不严(如橡胶圈老化、未坐浆);

基础沉降导致管道变形。

紧急封堵:采用橡胶圈临时封堵或注浆止漏。

排查原因:

修复措施:

3. 桥梁裂缝

现象:梁体或桥墩出现结构性裂缝,威胁承载力。

处理步骤:

表面封闭:对微小裂缝(宽度<0.2mm)涂刷环氧树脂胶;

压力注浆:对深层裂缝注射水泥浆或化学浆液;

结构补强:粘贴碳纤维布或增设钢梁提升承载力。

混凝土收缩或温度应力;

荷载超限或地基不均匀沉降;

施工工艺缺陷(如振捣不密实)。

裂缝检测:采用超声波或裂缝测宽仪评估裂缝深度、宽度及分布。

原因分析:

加固方案:

长期监测:安装应变传感器,实时监测裂缝发展情况。

4. 井盖沉降

现象:检查井周边路面塌陷,井盖低于或高于路面。

处理步骤:

井周回填采用级配砂砾+水泥稳定层,压实度≥97%;

安装可调式井盖,适应后期沉降。

拆除破损井盖及周边沥青层,清理松散材料;

重新浇筑C30混凝土井圈,确保与路面标高一致;

采用分层压实工艺回填井周(每层厚度≤20cm)。

临时修复:用钢板覆盖凹陷区域,设置警示标志。

彻底整改:

预防措施:

二、质量问题的系统性预防

加强源头管控

材料检验:严格执行进场验收制度,对钢筋、水泥等关键材料进行复检。

施工工艺标准化:通过BIM技术模拟施工流程,提前发现碰撞和工艺缺陷。

数字化辅助手段

智能监测:部署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路基沉降、管道压力等参数。

AI图像识别:利用无人机巡检拍摄照片,自动识别裂缝、渗漏等问题。

强化参建方协同

定期召开质量联席会,联合施工方、设计方分析问题根源。

建立质量问题数据库,共享典型案例和解决方案。

三、典型案例参考

案例1:某市道路路基沉陷处理

问题:雨季路基局部沉陷,最大沉降量达20cm。

处理:开挖换填3m深级配碎石,分层压实后铺设双向土工格栅,最终沉降量控制在3mm/天。

案例2:某桥梁伸缩缝开裂

问题:车辆碾压导致伸缩缝橡胶止水带脱落,渗水引发梁体钢筋锈蚀。

处理:凿除破损混凝土,更换新型止水带(如钢边橡胶止水带),浇筑环氧树脂混凝土修复。

四、未来趋势

智慧监理:通过5G+AI实时传输现场数据,自动预警质量问题。

绿色修复技术:采用生态护坡、透水铺装等工艺,兼顾质量与环保。

全生命周期管理: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质量问题处理过程,实现责任追溯。

通过以上措施,市政公用工程监理可实现对质量问题的快速响应、精准治理和长效预防,确保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品质。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