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

行业新闻

中铁城际高标准农田信息管理系统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农田建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本站     2025/5/9 9:32:51    

中铁城际高标准农田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整合多种信息化技术,构建覆盖“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护”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2255.jpg

一、规划与立项阶段

智能潜力分析与选址
基于GIS技术叠加耕地、生态红线等矢量数据,精准识别剩余耕地潜力区域,避免重复建设和违规选址。

数据驱动的立项审查
系统自动检查项目重叠、合规性等问题,通过卫星影像比对禁建区域,快速定位问题图斑并生成统计表。

二、设计与施工阶段

数字化设计与动态监管
采用无人机航测采集高精度地形数据,结合GIS建模生成三维规划图,支持设计优化。施工中通过移动APP实时上传进度、质量照片(含无人机航拍),监理单位可远程监控并预警问题。

物联网与传感器应用
部署土壤湿度、气象等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并联动灌溉系统,实现精准施肥和节水管理。

三、验收与档案管理

数字化验收指标
将验收标准转化为数字化指标,施工方通过移动端上传工程量、影像等资料,系统自动生成验收报告并跟踪整改。

电子档案全留存
建立标准化电子档案库,存储设计图纸、施工日志等资料,支持分类检索和长期追溯。

四、建后管护与可持续利用

w1.jpg

智能巡检与快速响应
管护人员通过APP上报设施损坏问题,系统自动派单并联动维修记录。

非粮化监测与灾害预警
利用卫星遥感和AI图像识别,定期监测耕地种植类型变化,及时预警干旱、病虫害等风险。

五、数据整合与决策支持

“一张图”综合管理
集成多维度数据(如工程进度、土壤质量、作物产量),通过GIS地图可视化展示,辅助资源调配和政策制定。

w2.jpg

大数据分析与优化
分析历史建设数据与产量关联,优化规划方案。例如广东系统通过叠加分析支撑“十四五”规划编制。

中铁城际高标准农田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监测(卫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全流程数字化管控(移动端协同)和智能化分析决策(GIS+大数据),高标准农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型,确保农田建设“建得好、管得住、用得久”,助力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