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

行业新闻

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规范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排水体制?

本站     2025/3/19 10:08:02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规范中,选择合适的排水体制需综合考虑以下原则和因素:

一、排水体制类型及适用场景

1.分流制

完全分流制:雨水与污水分别通过独立管道收集处理,适用于新建城区或需严格水环境控制的区域。

不完全分流制:仅有污水管道,雨水通过天然沟渠排放,多用于老城区改造难度大的区域。

2.合流制

截流式合流制:在合流管道末端设置溢流井,晴天全部污水送至处理厂,雨天部分混合污水溢流。适用于降雨集中、初期雨水污染严重的区域。

直排式合流制:污水与雨水混合直排,已逐步淘汰,仅限特殊历史条件下的老旧城区。

3.新型排水体制

结合源头控制(如雨水渗透、净化)与末端处理(如调蓄池、湿地),实现污染减量、资源回用和防涝减灾的多重目标,适用于生态城市建设。

二、选择排水体制的核心原则

1.因地制宜

新建区域优先采用完全分流制,老旧城区改造需评估管道条件、经济成本及交通影响,避免盲目分流。

地势平坦、降雨量大的地区可考虑分流制;山区或透水性好的土壤区域可采用雨水花园等绿色排水系统。

2.环境与资源目标

注重新型排水体制构建,平衡污染控制、水资源利用与防涝需求,例如通过调蓄池减少溢流次数,或利用初期雨水调蓄池提升处理效率。

3.经济性与可持续性

分流制需增加管道建设成本,合流制改造需权衡截流倍数(通常2-5倍)与污水处理厂扩容费用。

鼓励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源头海绵设施减少径流污染,降低管网压力。

4.动态调整与系统协调

排水规划需与城市发展同步,预留管网容量,并与道路、绿地等基础设施统筹布局。

三、关键实施要点

1.截流与调蓄设计

合流制区域需设置截流干管和溢流井,溢流污水经沉淀、消毒等预处理后排放。

调蓄池规模需通过水文模型计算,结合降雨频率与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确定。

2.混接改造与管网维护

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需从源头到市政接驳井全面实施,封堵混接管道并新建分流管道。

加强管网巡查与清淤,防止地下水渗入或管道破损导致的混接问题。

3.水质与水量控制

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需结合截流倍数、调蓄容量及末端处理工艺(如快速净化设施)。

分流制区域需通过雨水篦子管理、初期雨水弃流等措施减少面源污染。

四、规范依据与推荐标准

新建区域:严格采用分流制,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及地方技术指引(如广东省要求新建区域必须分流)。

老旧城区:优先实施截流式合流制改造,设置截污设施并控制溢流污染,逐步向分流制过渡。

综上,排水体制选择需综合技术可行性、经济成本、环境目标及城市发展需求,通过源头控制、系统优化和动态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