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网体检中,如何判断缺陷的严重程度?
本站 2025/3/12 9:03:01
裂缝:宽度、长度、走向(如纵向裂缝可能引发结构失稳)。
变形:管道壁的凹陷、隆起或错位(如沉降导致的变形)。
腐蚀:材料表面的剥落、穿孔或氧化程度(如混凝土管钢筋锈蚀)。
接口问题:密封材料老化、错口或松动导致的渗漏。
堵塞:异物堆积(如垃圾、树根)导致管径缩小。
渗漏:液体或气体泄漏量(如污水管渗漏影响周边土壤)。
破裂:管体完全穿透性破损(如爆管风险)。
影响范围:缺陷是否威胁周边建筑、交通或水体。
环境危害:是否导致污染物扩散(如燃气泄漏)。
经济成本:修复难度和停运损失(如关键管线紧急抢修)。
国内常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T 218-2015)和行业实践,将缺陷分为4级,具体如下:
等级 | 描述 | 典型表现 | 处理优先级 |
---|---|---|---|
1级 | 轻微 | 表面微小裂纹、局部轻微腐蚀 | 观察/周期性复查 |
2级 | 中等 | 裂缝宽度<5mm、接口轻微渗漏 | 定期监测 |
3级 | 严重 | 裂缝>5mm、渗漏量显著、局部变形 | 3个月内修复 |
4级 | 极严重 | 管体破裂、大面积腐蚀、功能丧失 | 立即停运修复 |
CCTV检测:通过高清摄像头拍摄管内壁,AI算法自动识别裂缝长度、宽度(精度达0.1mm)。
三维激光扫描:构建管体数字模型,分析变形量和体积损失。
渗漏监测仪:实时测量渗水量(如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微小泄漏)。
风险矩阵模型:结合缺陷类型、位置、材质等因素,计算风险值(如R=概率×后果)。
数字孪生平台:模拟缺陷扩展趋势,预测未来风险(如腐蚀速率推算剩余寿命)。
1.
深圳某污水管检测
问题:CCTV发现DN800管段存在纵向裂缝(宽3mm),渗水量达1.2m³/h。
评估:结合地质条件(临近地铁隧道),判定为4级风险,需48小时内封闭抢修。
2.
北京老旧铸铁管体检
问题:接口处多处渗漏(渗水量<0.5m³/h),表面有均匀腐蚀。
评估:按材质寿命模型(剩余3-5年),归为3级,纳入年度改造计划。
分级预警:通过GIS系统标记高风险点,推送至城市管理平台。
修复决策:
结构性修复:如内衬法、喷涂环氧树脂(3级以上缺陷)。
功能性修复:清淤疏通、更换阀门(2级以上功能性问题)。
闭环跟踪:修复后复检并更新数据库,形成全生命周期管理。
缺陷严重程度的判断是“技术+经验+数据”的综合结果,需结合定量检测(如裂缝尺寸)和定性分析(如环境影响),最终通过标准化流程实现科学决策,避免“小病拖大病”。未来,随着AI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地下管网的“健康评估”将更加精准高效。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