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

行业新闻

市政道路综合提升改造设计技术

本站     2022/6/24 11:21:48    

随着国家大力践行城市有机更新和城市修补战略,市政道路综合提升改造类项目逐渐增多。由于常规道路提升改造设计沿用传统技术方法,偏重关注平纵横设计,难以达到良好的改造效果。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市政道路综合提升改造设计存在的问题,并从注重规划研究、重视交通分析、加强路面检测、打造特色景观风貌、强化管线综合等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详细的解决方案,倡导因地制宜、周密全面、精细化设计,以供市政道路设计人员在今后的同类工作中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市政道路;提升改造;精细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 U41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949(2022)06-0053-03

引言

随着国家大力践行城市有机更新和城市修补战略,对于一些城市老旧街区的市政道路进行综合提升改造逐渐成为地方政府重视的民生工程,相关提升改造类项目逐渐增多。如何改善道路运行条件,提升街道品质,塑造良好的街区风貌,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街道,成为市政道路综合提升改造设计应关注的重点。

1 相关概念

市政道路综合提升改造设计通过对现状道路的交通运行情况、路面结构使用情况、管线破损情况、景观绿化情况等进行充分调查,从交通改善、路面结构翻新、破损管线修复、景观风貌重塑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解决方案,使原有道路在功能性、使用性、观赏性等方面发生质的飞跃,为道路改造施工提供精细化指导蓝图。

2 存在的问题

常规的道路改造设计思路传统单一,偏重平纵横设计,忽视规划研究、交通分析、项目所在地人文景观特点,提出的方案往往生搬硬套、不接地气,具体分析,存在问题如下:

2.1 规划分析不充分,功能定位不准确

常规道路改造设计往往不重视上位规划分析,或者干脆直接省略,将工作重点放在道路工程的平纵横设计,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

合理的道路平纵横设计首先要满足道路的功能性要求,低等级道路建设规模小,所承担的功能单一,一般满足交通服务功能即可,规划分析的重要性体现不明显;而对于道路等级高、两侧用地服务功能复合、交通组成复杂的区域,道路往往承担多种功能,而且功能也有主次之分[1]。如果规划分析不充分,那么就无法从城市区域角度确定道路的主要功能,功能定位不准确,将导致道路的改造策略缺乏针对性,例如,以长距离通过性交通为主的道路,兼具城市景观廊道,那么改造策略就不能偏向快慢混行,无视标志性景观节点的打造;以周边交通服务为主且有大量的慢行交通需求的道路,那么改造策略就不能忽视慢行交通空间的细致打造。

2.2 交通调查走过场,交通分析不透彻

市政道路方案设计常用的技术路线是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分析现状道路存在的问题是制定优秀设计方案的关键环节。但是,由于设计成本、设计周期、技术力量等原因,当前市政设计行业的通病是不重视交通调查分析,确定车道规模和交通组织方案基本靠经验判断和定性分析,路网密度、交通结构调查不充分,交通流量数据不准确,各交通方式的交通問题分析不透彻。

分析路网密度旨在从区域路网角度分析交通拥堵的原因,当区域路网规划或者建设不完善时,路网密度偏低,区域路网无法发挥交通分流作用,造成某一条或某几条干路交通过于集中,从而导致常发性交通拥堵,那么改造设计方案就应从区域层面提出加密路网的措施,这样就避免了在某一条路上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扩展交通容量而交通改善效果不佳的尴尬局面。

对于交通方式复杂的道路,交通问题往往也异常复杂,如果方案前期阶段不能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对各种交通方式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包括社会车辆、常规公交、地铁、有轨交通、慢行交通等),将导致方案分析浮于表面,解决不了关键性痛点,或者造成设计方案缺乏系统性和协同性。

缺少准确的交通流量数据,就无法准确计算所需要的车道数规模;缺少各交通方式的比例组成,则影响车道宽度规模的确定。某些关键交通节点一般也是常发性拥堵节点,合理的交叉形式、交叉口渠化设计和信号配时方案决定着该节点的交通通行效率,因此,准确的交通数据支撑对于制定经济合理的交叉节点改造设计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3 路面病害调查不详实,提升改造方案“一刀切”

由于路面工程是投资占比较大的分项工程,路面病害调查的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工程投资的准确度。路面病害种类较多,总体分为刚性路面病害和柔性路面病害,前者包括线裂、剥落、坑洞、错台等,后者包括网裂、拥包、车辙等,原因复杂,设计师仅可辨识表面层的表观病害,无法准确判断表面层以下隐蔽部分的病害情况,如果处理措施有遗漏,则会造成改造通车后短期内路面又出现破损的情况。有的路段表面看起来存在病害,但是基层及以下功能层均完好无损,完全具备继续使用的条件,如果缺乏基础调查资料,路面改造方案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全部破除新建,势必对项目投资造成极大的浪费[2]。

2.4 绿化调查太笼统,景观方案无特点

对于承担景观功能的市政道路,一类是城市的门户景观大道,是展示城市美好形象的窗口,另一类是周边分布较多居住区的改造道路,可为居民提供良好的遮阴、观赏绿色空间。这些道路在制定改造方案伊始,景观设计师不能疏于调查,草草调查,不加分析,将现状景观植被全部推倒重来,这违背了经济合理、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植物的选择应结合当地植被的生长特性,不能避免南树北用。绿化层次搭配应结合周边整体街道环境要素,弱化千篇一律的“高、中、低”搭配,避免景观生硬、毫无特点。

2.5 管线资料不充分,管线综合欠考量

市政道路的一大特点是市政管线种类多,现状道路管线的处置是市政道路改造的重点和难点,是制约项目实施的关键路线。现状管线大部分敷设于市政道路下方,属隐蔽工程,一方面,原有管线在实施过程中经常发生变更调整,且竣工资料不一定全部如实反映这些调整内容,另一方面,在管线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沉降、位移等情况,因此,仅靠设计人员依据原设计资料现场走访、调查,很难准确对管道横向和竖向位置进行定位。

道路路基路面实施之前必须先将影响施工的管线进行加固或者迁改,如果缺乏管线物探资料,或者资料准确性不够,将直接影响管线综合设计的准确性。管线综合设计工作不深入不细致,极易发生管线碰撞,有的管线输送的是易燃易爆介质,有的管线是带电材质,如不事先探明,直接威胁施工作业人员和周边市民的生命安全,给现场管线施工增加难度,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实施进度、质量和安全。

3 设计关键点

3.1 规划分析先行,找准功能定位

该文所说规划主要是城市空间规划,具体到某一条拟改造提升的道路,可从区位布局、政策定位、产业承载、交通功能、景观生态五大方面进行分析。

区位布局是从道路所在的组团、行政区、市域甚至更大空间尺度,分析道路在城市空间层面的位置特性,进而推断其对于周边城市空间功能区所发挥的作用,例如某道路是连接本区域与主城区的门户节点,或是串联某市多条横向交通干道的战略要冲。

政策定位是指道路改造要充分考虑政府部门对于道路本身的宏观定位。一般而言,一条重要的道路会与两侧地块共同形成一条功能带状廊道,政府对于这类功能廊道的战略部署决定了道路在整个城市空间中的战略地位。

产业承载方面,要结合沿线区域的产业发展规划和用地布局,分析道路沿线所具备的产业、研发、教育和公共服务资源,进而判断道路在产业集聚和资源串联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

交通功能方面,可从局部路网、组团之间、全市性路网系统层面分析道路所具备的功能地位,从沿线用地性质和交通结构层面分析道路所承担的服务功能,包括交通服务功能和生活服务功能等,从实际交通组成层面分析以通过型交通为主还是以内部交通转换为主。

景观生态层面,从沿线的产业分布和物业形态分析街道的景观风貌层次和生态觉醒需求,从而确定道路在景观层面的功能定位。

通过这五个方面的规划分析,基本可准确确定道路的功能定位,为下一步改造方案设计打好基础。

3.2 重视交通调查,精准分析问题

交通拥堵问题是一种城市管理层面的系统性问题,除了交通流量相较于路网系统总容量过于超负荷的原因之外,路网系统的结构特性、级配组合,单体道路的规模容量,关键节点的形式选择和交通组织等都是影响交通系统效率的重要因素。要想找出症结所在,首要问题就是通过交通调查获取现状交通数据,通过交通数据分析,研判交通问题的成因,进而对症下药提出针对性措施,因此交通调查应引起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足够重视,多渠道多方式获取交通数据,确保交通数据充足、翔实、可靠。

具备了可靠的交通数据支撑,可从3个层面进行交通方案分析,首先从区域路网系统层面,分析路网系统的结构特点和主次支路的级配组成,判断各等级道路的路网密度是否合理,如果某一等级道路密度明显偏低,则应结合路网系统结构提出路网加密方案。

然后对于某一具体道路,结合交通流量数据,分别计算路段和交叉口的交通服务水平,论证当前车道规模和交叉形式的合理性,如果已经超过饱和状态,那么就应从扩充交通容量提出改造方案。对于存在主路和辅路的道路,在论证主辅路设置的必要性后,还应从出入口设置必要性、服务对象、归并可能性、间距要求、分合流优化设计等方面对主辅路出入口的设置分析研判,进而制定详细改造方案。

最后,要重点关注关键节点的交通分析和改造方案。交叉形式和交通流线较为复杂的节点,是整个项目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决定整个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命门所在。因此应从微观的角度,逐个流向、逐个断面深入剖析,统筹考虑车行、慢行各种交通因素,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全方位、全立体、多层次地提出解决方案。可利用目前先进的交通仿真技术对多个交通组织方案进行模拟现实,重点分析和优化仿真系统中的拥堵路段和拥堵节点,细化交叉口渠化设计和信号配时设计,最终形成最合理的交通节点方案。

3.3 加強路面检测,倡导精细化设计

建设单位应委托专业的路面病害检测单位,采取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编制路面检测报告,提供路面病害分布详图,对路面破损情况进行评定,分析原因,并提出初步处理建议。设计师根据检测成果,逐段逐点,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病害类型提出既经济节约又满足功能要求的处理措施,以路面病害分布详图为基础,将各段各点路面改造方案详细反映在平面图上,这对设计单位的精细化设计水平提出较高要求,只有精细化设计,才能指导造价工程师编制准确的概预算文件,最终指导施工单位精细化施工。

3.4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景观风貌

设计师首先应详细调查现有景观绿化的种类、布局、数量、长势、整体风貌,以及古树名木等,做到对现状绿植情况了如指掌。然后,搜集当地的历史人文资料,分析总结历史记忆、人文底蕴、文化传承,并在上位城市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和景观功能定位分析的指导下,确定道路的景观主题,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成若干景观段落,每个景观段落可以分别设定景观主题。接着紧扣各段景观主题,细化景观方案,按照应用尽用的原则,尽可能将现状树木保留,并进行合理搭配,制定出既满足功能要求,又独具景观特色的景观方案[3]。另外,设计师应尽量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创造“点睛之笔”的可能,即在道路沿线打造标志性的景观节点,以期实现景观人文特色上的聚焦。

3.5 强化管线物探,细化管线综合

建设单位应重视管线物探工作,委托管线测量单位采取各种先进检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务必探明探准各类管线的横向、竖向位置,部分难以检测的非金属管道,可采取探挖的方式辅助探测。获取准确的管线资料后,设计师应将所有管线进行管线综合设计,包括主管道、各类管线的检查井等附属设施、各类市政杆件基础、乔木、构筑物等,对于无法维持原状的管线进行迁改设计或加固设计,避让杆件基础、乔木、构筑物,无法避让的,采取迁移处理[4]。同时,设计师也应结合沟槽开挖和支护条件,合理确定管线敷设的先后顺序,必要时可采取非开挖方式。只有精细化的管线综合设计才能精准指导编制交通导行方案、管线迁改方案、施工期降排水方案,即指导精细化施工。

4 结语

市政道路综合提升改造设计是一项涉及专业多、影响因素广、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工作,需要重点关注规划分析研究,找准道路在城市区域中的功能定位,重视交通数据调查,深入分析交通问题,提出针对性强的交通解决方案,运用先进的路面检测和管线物探技术,将路面病害和隐蔽管线探明探清,提出经济合理的路面改造方案和细致的管线综合设计方案,并在景观风貌打造方面加强植被调查,凸显历史人文特色,紧扣主题,创造“点睛之笔”。总的来讲,市政道路设计师只有注重关键问题的剖析和精细化设计,才能制定出高质量的设计方案,打造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街道。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