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17736920826

行业新闻

北京市成功举办公共空间城市设计大赛

本站     2018/12/18 10:05:40    

施卫良院长、张大玉副校长给特等奖获奖者颁奖

施卫良院长、张大玉副校长给特等奖获奖者颁奖

  12月10日下午,“北京公共空间城市设计大赛2018”颁奖典礼在北京建筑大学举行,由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行业专家、政府代表、责任规划师、媒体代表组成的颁奖嘉宾为85名获奖选手代表颁发了奖杯和奖状,标志着本次大赛取得圆满成功。

  大赛是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和新版总规的一项创新活动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指示“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2017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明确指出要建立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的城市设计管理体系,更好地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通过精心规划设计和保护提升,使北京拥有富有文化魅力的历史建筑、令人赏心悦目的现代建筑、舒适整洁的街道、清新宜人的绿色开放空间和美观清澈的河流,建设令人愉悦的美丽城市;建设更加完善的公共空间体系、营造生活方便、环境宜人、景观优美、具有丰富文化体验的公共空间;加强各级政府及部门的统筹协调,促进公共空间与功能、景观的整合。

  本次大赛《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为指引,面向2050年北京公共空间品质提升,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北京建筑大学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承办,市规划院、市规划学会、相关高校、各街道办、各媒体单位协办。

  大赛以“人人营城·共享再生”为主题,以“专家进社区、规划师下基层”为抓手,选取北京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具有一定代表性、实施意愿较强的东城区革新里、西城区佘家延寿胡同、北展南广场、海淀区万泉河畅春新园、朝阳区雅宝城南广场等10个地块,按照“点、线、面”不同的类型组织开展设计,充分发挥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作用,调动政府、专家、设计单位和社会公众的积极性,营造了全民关注、共同改造提升公共空间的热烈氛围。通过创建示范标杆发挥引领作用,展示首都和谐社区的建设成果。

竞赛地块分布图

竞赛地块分布图

  首创“全流程跟踪管理”机制,设立项目跟踪观察团

  大赛创新性建立“全流程跟踪管理”机制,按项目建立十个“项目跟踪观察团”,观察团由项目顾问、责任规划师、属地基层政府、媒体观察员及市民代表等组成,全程参与项目启动、调研踏勘、公众研讨、方案评审等各环节,搭建专业人员与广大群众、实施主体之间的沟通桥梁,切实从市民需求出发开展精细化设计,确保设计成果能够找准痛点,聚焦重点,做出亮点,打造出一批高标准、高品质、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国内外高校和设计单位踊跃参赛,竞赛方案百花齐放

  大赛于9月中旬发布通知,得到国内外相关高校和机构的广泛关注与参与。截止11月中旬,共收到来自全国多省市自治区、香港、台湾地区,以及美、德、意等国家的约千余份报名信息,吸引了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米兰理工学院等120余所国内外高校以及中规院、清华同衡规划院、北规院等70余家设计机构的热情参与,最终提交高质量设计作品500余份。

  两位院士领衔,国内外城市设计专家组成“超豪华”评审团

  大赛邀请崔愷院士、王建国院士领衔,邱跃、马良伟、马岩松、丁沃沃、张伶伶、胡洁、刘泓志、宋建民、吕品晶、汪科、Jonathan Barnett(纽约总设计师,宾夕法尼亚大学名誉教授)、Maurizio Devita(佛罗伦萨大学建筑学院终身教授)、Luis Bravofarre(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oy Strickland(密歇根大学终身教授)等规划、城市设计、建筑、景观、环境艺术方面的专家,组成“超豪华”评审团。

  按照“成果应体现绿色生态理念和文化特色,具备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操性”的评审原则,在北京长安公证处全程公证下,经过三轮专家评审,共评出获奖作品85个,其中特等奖1个、最佳奖10个、优秀奖共20个,入围奖54个。其中“破茧·新生——北京展览馆南广场改造方案”获特等奖。大赛还结合大众网络投票评选最具人气奖1个。

大赛特等奖方案效果图

大赛特等奖方案效果图

  市领导高度评价,认真做好获奖方案成果转化利用工作

  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本次大赛给予了高度评价。隋振江同志批示:“这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建立开放参与平台,让城市设计进入城市生活,下一步创造条件积极转化竞赛成果。”蔡奇同志批示:“这个尝试很好,成果可以转化利用。”

  颁奖活动结束后,大赛主办方会将获奖方案整理形成优秀方案库,并持续与属地政府和实施主体对接共享,作为各项目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的重要技术支撑;同时组织专家顾问、责任规划师、媒体观察员等“观察团”成员跟踪方案创意的吸纳与落地实施。

  下一步还将总结大赛“全流程跟踪”组织经验,形成“需求梳理-项目设计-方案比选-优秀方案实施”的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的精细化、常态化路径,努力塑造首都风貌、古都风韵和时代风貌的城市形象,积极推进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更多相关信息 还可关注中铁城际公众号矩阵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